@edit 40423251_cp_w13_p.html @language html <!-- 這個檔案展示了 reveal.js 投影片資料的基本架構 其中使用 "reveal" class 與 "slides" class 來界定投影片的資料範圍 而各投影片則以 <section></section> 標示 且支援平行與垂直的投影片配置方法 -->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40423251-13</title> <link rel="stylesheet" href="css/reveal.min.css"> <link rel="stylesheet" href="css/theme/default.css" id="theme"> <!--增加對於 IE 早期版本的支援 --> <!--[if lt IE 9]> <script src="lib/js/html5shiv.js"></script> <![endif]--> </head> <body> <!-- 將整個投影片包在 "reveal" class 中 --> <div class="reveal"> <!-- 將所有投影片包在 "slides" class 中 --> <div class="slides"> <!-- 以下為投影片 --> <!-- 每一個 section 都代表一張投影片, --> <!-- section 標註中的多 section 標註, 將往下垂直延伸 --> <section> <h1>zero to hero python教學</h1> <p>40423251 四設一乙 </p> </section> <section id="hw-task-five"> <h1>作業十二</h1> <p></p> </section> <section> <h2>循環指令</h2> 這個指令並不是特別的字串,而是利用加減法的方式得到循環的效果 </section> <section> <h2>次數=次數+1?</h2> 在正常的算術中這個式子看起來相當不合理,那麼在這個次數+1到底能做怎麼樣的事情呢? </section> <section> 我們可以先設定"次數"的初始次數,例如: <br /> 次數=0 <br /> 再來設定"次數"的上限: <br /> while=次數<4(while是如果指令) <br /> 再來在下面設定: <br /> 次數=次數+1(也可以寫作次數+=1) <br /> 最後在中間加入想要循環的內容,就可以達到迴圈的效果了。 </section> <section> <h2>這個跟for i in range又有什麼不同呢?</h2> for i in range的好處: <br /> 字串短 <br /> 適合直接成形的短字串 <br /> +=迴圈的好處: <br /> 較有條理 <br /> 編輯方便,適合長時間需要修改/寫入的字串 <br /> 各有利弊,甚至也可以兩者並用 </section> <section> <h1>心得;本周所學</h1> 字串學得較多的時候,一個問題往往可以用很多種的字串來解決,至於使用哪一種對自己最有益就考驗工程師對於程式語法的熟悉度與技巧了。 </section> <section> <h1>自評</h1> 程式的語法越來越深了,唯有繼續努力,才能達到目標,持續努力中。給自己的分數是:70分。 </section> </div> </div> <script src="lib/js/head.min.js"></script> <script src="js/reveal.min.js"></script> <script> // 啟動 Reveal. Reveal.initialize({ }); </script> </body> 40423251-12

zero to hero python教學

40423251 四設一乙

作業十一

python也會畫畫?

在python除了可以導入random,我們也可以導入一個叫turtle的指令,可以命令這隻"烏龜"來幫我們走出路徑。
要導入這條烏龜,輸入:
import turtle

我們可以命令這條烏龜:


前進:turtle.forward(100)
讓烏龜前進100個單位,前進默認為向右走
轉彎:turtle.right(90)
讓烏龜向右轉90度,相對left就是向左轉
上色:turtle.color(顏色名,例如red)
就是幫線條上色
有上面這些指令就能做出一個多邊形了,但要做出很多邊了話可能會很麻煩,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用一個重複指令
for i in range(次數)
這個指令可以讓後續的指令重複次數次,其中"i"可以帶入任何數字外的字眼來作代數
for i in range(4)
print("hello")
就能輸出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實際運用在烏龜上了話,我們可以這麼來:
for i in range(4):
  turtle.forward(300)
  turtle.right(90)
烏龜就會前進300單位之後右轉90度重複4次,即畫出一個正方形
甚至也能在for i in range裡面再加一個for i in range,可以重複運行重複指令,做出乘法的效果。
for i in range(4):
  turtle.forward(100)
  turtle.right(90)
    for i in range(4)
      turtle.forward(50)
      turtle.right(90)
猜猜看這樣的語法會有怎麼樣的效果呢?
第一個迴圈指示了前進100之後轉90度,進入第二個迴圈進行四次的前進50右轉90度的迴圈重複四次,即4x(1+4)=20步,路徑會變成一個田字型

心得;本周所學

確定可以透過修正, 在 C:\ana3_2015 目錄中正確啟動 Leo Editor 5.1 與 Pelican 網誌架構環境, 並且將 Jupyter 在 Y:\tmp 目錄中啟動, 所有組員都能在各分組的 Jupyter 中執行程式與 Markdown 報告編寫,因此錄了操作影片。

自評

再經過多次的練習,反覆參考老師所錄的影片,終於完成,並且錄製影片。給自己的分數是:74分。